<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關于成長,招聘會上工人和企業最常見的一幕是互相“聽不懂”

                      2017-03-15 閱讀次數: 3862

                            “不少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沒有把勞動力當做資源要素對待,只愿意消費人才,不愿意培養人才”

                        “公司有培訓嗎?”工人陳流問。

                        “只招熟練工。” 招聘人員指指寫滿招聘要求的背板。

                        陳流記不清楚多少次這樣問招聘企業,然而企業就像商量好一樣,答案永遠是“只招聘熟練工”。最開始,他在心里嘀咕,我問有沒有培訓,你回答我有或沒有不就好了?次數多了,他終于清楚,這個答案實際上就是“沒有”。

                        在2月初“全國工會就業創業援助月”活動舉辦的兩場招聘會上,“85后”的陳流立志找工作絕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企業學好技術積累經驗,成為一名真正的技術工人。

                        然而,招聘會上的企業卻似乎“聽不懂”這名未來工人的職業理想。企業可以拍著胸脯表示包食宿,大談薪酬、待遇等招攬砝碼,但對陳流渴望的職業培訓卻語焉不詳。

                        多數中小企業重使用輕培養

                        入春以來,記者多次在招聘會上采訪求職者發現,如今有不少求職者同陳流一樣,把技能培訓當成衡量企業的重要條件,“我希望在工作中一邊學習一邊進步。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這個企業能提供培訓,說明它重視長遠發展,是一家比較靠譜的企業。”陳流說。

                        陳流的判斷不無道理。曾幾何時,許多大型國有企業的技術培訓搞得紅紅火火,職工夜校座無虛席。而現在,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對技術工人的培訓大大弱化。

                        “從企業方面找原因,不少企業用工短視。”在百色市礦山機械廠負責招聘的經理廖志誠看來,現在企業進行在職技術培訓,是要培訓出一批中等技術人才:“高級技師是技術工人金字塔的頂端,他們人數少,流動性不大,一般集中在大型國企里面,從事一些技術技能尖端的工作。而一般中小企業真正需要的是能夠處理簡單問題的中等技術人才。”

                        那么培養一名中等技術人才,一家企業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呢?有企業負責人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要將一位零基礎的工人,培訓為擁有基礎技能的焊工至少需要兩個月,再繼續把他們培養成為中等技術人才,又要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要給工人開工資,工人學習所花費的培訓費用、物料費、設備損耗、水電費等也是由企業承擔。“投資時間長,見效慢,還要防止工人跳槽。” 因此,很多中小企業不愿意付出成本,在招聘技術崗位的工人時直言不諱地提出,只“招收熟練工”,對于技校學生和職業技能較低的農民工一律拒之門外。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技術工人約7000萬,其中初級工所占比例為60%,中級工比例為35%,高級工比例為5%。目前除國有大中型企業外,很多民營中小制造企業為節省成本,幾乎不培養自己的技術工人隊伍,而是完全依賴社會招聘,一邊招聘一邊流失,陷入惡性循環。

                        這樣的情況無獨有偶,記者在廣西中小企業中調查發現,這些企業不能為技術工人提供穩定而豐厚的薪酬,工作環境也比較差,對職工重使用輕培養,甚至只使用不培養。

                        “不少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沒有把勞動力當做資源要素對待,只愿意消費人才,不愿意培養人才。缺乏在職培訓技術工人機制。”南寧市人社局一位負責人表示。

                        重視人才培養企業才有后勁

                        一些企業則嘗到了重視人才培養的甜頭。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翹楚,該企業就辦起了柳工職業培訓學校,光專業的培訓教師就有70多人,主要對員工進行職業技能教育和高級技工培養。“每年僅高級技工的培養,投入就超過100萬元。對高級技工人才的培養,能為企業帶來技術和產出效益,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是十分有利的。”柳工職業培訓學校主管戴柳鵝說。

                        據戴柳鵝介紹,柳工在職員培訓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多,而且培訓也越來越規范。“培訓課程均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來設置,進行模塊式教學,對每一項課程,設置科學考核,培訓不會走過場。”

                        全國總工會相關部門在“全國工會就業創業援助月”啟動儀式上呼吁,加大技能培訓力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創新培訓形式和載體,通過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

                      信息來源:中工網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