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的通知

                      2017-08-07 閱讀次數: 4743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人社部發〔2017〕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部屬各單位,外專局、公務員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57號),進一步做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以下簡稱“放管服”改革),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深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意義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國家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深刻革命。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放管服”改革,對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就業創業、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充分認識深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意義,按照“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的要求,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二、持續簡政放權,促進就業創業

                      (一)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加大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力度,把該放的權力放出去,該取消的取消。對確需下放給基層的審批事項,要確保基層接得住、管得好。積極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不斷優化審批流程,完善工作程序,壓縮辦理時限,提高審批效率。積極推行一個窗口受理,對適合網上審批的應實行網上審批。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嚴格按法定時限做到“零超時”。

                      (二)持續推進職業資格改革。通過取消、合并等再減少一批職業資格。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實行清單式管理,并實行動態調整。今后未經批準一律不得在清單之外自行設置國家職業資格,清單之內非準入類職業資格一律不得與就業創業掛鉤,行業協會、學會等不得變相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職業資格設置、取消及納入、退出目錄,須經評估論證,特別是新設職業資格要征求社會意見并報國務院批準。妥善處理職業資格取消后續工作,統籌做好職業資格發展、整合等相關工作,堅決防止已取消的職業資格“死灰復燃”,持續查處“掛證行為”。穩步推進行業組織有序承接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具體認定工作。

                      (三)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保險登記流程,通過信息共享平臺,直接獲取工商部門推送的新注冊企業信息,利用單位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進行參保登記后,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工商部門,實現數據雙向共享,2017年10月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以“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單位標識開展用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建設,推動用人單位基礎信息的集中統一管理和共享共用。

                      (四)支持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落實《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人社部規〔2017〕4號),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設置創新型崗位、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掛職或參與項目合作,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新創業、兼職創新或在職創辦企業,并根據不同創新創業方式,采取相應的人事管理辦法。

                      (五)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政務公開工作的部署要求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大力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緊緊圍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關注關切,加大就業、社保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以公開促落實、促規范、促服務。2017年底前制定部本級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并動態更新,不斷提升主動公開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三、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一)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貫徹落實《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人社部發〔2016〕49號),嚴格遵循法定條件和程序,規范實施人力資源市場行政審批,加強對下放審批事項的監督,指導各地開展年度報告公示、隨機抽查等監管工作。加快《人力資源市場條例》立法進程,研究制定網絡招聘管理規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持續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建設,提升全行業誠信服務水平。繼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發揮好社會監督作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探索建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級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標準研究制訂工作。

                      (二)加強社保基金智能監控。推進社會保險與財政、稅務、公安、金融監管、民政、衛生計生等部門數據資源的融合應用,及時發現和處理冒領、騙保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醫保智能監控,利用醫保大數據,對醫藥服務機構、參保人員的醫療服務行為及其費用進行數據采集、對比分析、審核監督,全面提升醫保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三)推行勞動保障智慧監察。加強勞動用工動態監測,及時發現違法行為線索。貫徹落實《關于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2號),2017年底前全面推開“雙隨機”抽查,進一步健全隨機抽查系統,完善相關細則,確保監管公平公正、不留死角。建立健全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力爭2017年底前基本在各省級行政區域內實現“一點舉報投訴,全網聯動處理”。落實《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辦法》和《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辦法》,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拖欠工資企業“黑名單”管理制度,逐步使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四)加強評比達標表彰監管。從嚴控制評比達標表彰獎項設置、表彰周期和名額,嚴格落實全國評比達標表彰項目目錄清單管理并實行動態更新制度,及時在主流媒體和網站公布評比達標表彰工作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開展評比達標表彰工作檢查,重點查處未經批準擅自開展活動、違反政策規定和不按批準內容開展活動、借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收取費用以及濫發獎金等行為。

                      四、優化公共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一)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55號)和《“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人社部發〔2016〕105號),充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進一步簡化優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公共服務流程,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和水平。編制部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向社會公開發布并實時更新、動態管理。結合金保工程二期,建設統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信息平臺,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部本級平臺建設,并主動做好與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建設,強化社會保障卡的身份憑證作用和社會保障號碼的用戶唯一標識作用。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017年9月底前基本實現全國聯網和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建好中國公共招聘網,持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規范化信息化專業化建設,盡早實現公共就業信息全國互聯共享。加強部門間數據資源共享與信息協同互認,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二)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進一步清理規范人社領域各類證件證明材料,今年再精簡一批人社領域的證明材料。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能通過個人現有證明來證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一律取消。對必要的證明要加強互認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復舉證。

                      (三)持續加強窗口單位建設。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加大綜合性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加快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窗口服務標準,優化前臺服務流程、后臺管理流程和業務控制流程,實現前臺窗口與后臺支持的有機銜接。不斷創新服務方式,積極推行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和應急服務等便民措施,暢通優先服務“綠色通道”。完善門戶網站、12333咨詢電話等平臺的政策宣傳、信息查詢、在線受理和投訴舉報等功能,推廣移動應用、自助一體機、微博微信、短信息等多種服務方式。深入開展優質服務窗口創建活動,大力加強服務隊伍建設,密切關注輿論,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關切,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認真組織實施,細化分解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改革措施落地見效,以改革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要以強有力的督查促進改革落實,對督查發現落實到位、積極作為的典型要通報表揚、給予激勵,對發現的問題要堅決整改,對敷衍塞責、延誤改革、整改不力的要嚴肅問責,對工作不落實的要公開曝光。要尊重并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加強指導協調,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大膽探索。要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要求,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對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規立改廢問題,主動與法制部門加強銜接、同步推進。要主動與宣傳部門銜接溝通,做好改革經驗總結推廣和宣傳引導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改革氛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2017年7月25日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