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合肥首發勞務派遣許可證

                      2013-10-09 閱讀次數: 2233

                              據合肥晚報報道,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大幅提高了勞動派遣單位的從業門檻,并首次對行業實行行政許可制。昨日,記者獲悉,合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頒發首張《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新規的實施,勞務派遣市場將重新洗牌。
                        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中,對勞務派遣的修改是一大亮點。它大大拉高了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門檻,并且賦予人力社保部門依法開展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行政許可的權利。
                        按照新《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公司注冊資金由原來的5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公司必須有與業務開展相適應的辦公場所,公司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等。勞務派遣企業還需申請辦理《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規定期限內未拿到許可證的,將不允許從事勞務派遣行業。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人力資源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
                        分析
                        勞務派遣三大亂象
                        他們做著與別人一樣的工作,卻只能拿到別人幾分之一的報酬,沒有獎金、沒有保險(放心保)、沒有住房公積金,甚至在因公負傷時也不能獲得與他人相同的賠償。這些人就是勞務派遣人員。隨著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勞務派遣原先的一些頑疾能得到根治嗎?相關部門和業內人士均表示,相關規定還需進一步細化。
                        亂象1:長年大量使用派遣工
                        按照規定,勞務派遣應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可實際上,很多用工單位都在主營崗位上長年大量使用派遣工。
                        全國總工會相關報告顯示,勞務派遣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諸如石化、電信、電力、金融、郵政等行業。
                        對此,新《勞動合同法》明確: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要求用工單位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
                        不過,關于具體比例,相關部門表示,將會有進一步細化規定對此進行明確。
                              亂象2:參保險種不全同工難同酬
                        有些勞務派遣機構和用工單位互相勾結起來規避法律,無視派遣員工的合法權益,不給派遣員工繳納基本保險。有的勞務派遣機構雖繳納社會保險,但參保險種不全,如失業保險費未繳,派遣員工就無法享受失業救濟。尤其是醫療和工傷保險費未繳,派遣員工的醫療費用和工傷后的救治往往沒有著落。
                        此外,實際操作中,部分單位將派遣員工當長期員工使用,但派遣員工與本企業正式員工同工不同酬、社保繳費基數差別大。
                        針對這一不合理現象,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規定: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不過,業內人士坦言,勞務派遣人員雖然遭遇不公待遇,卻不敢公開投訴,否則飯碗就可能不保。“用人單位違反這些規定,將面臨怎樣的處罰?對于投訴,相關部門能否有效介入?這些問題并非紙上規定的那么簡單。”
                        亂象3:借資注冊涉事“出逃”
                        此前,成立一家勞務派遣公司只需要50萬元的資本,而且不需要任何行政許可。
                        “有些勞務派遣企業其實是借資注冊,拿到營業執照后就將資本抽回,而工商部門又往往對這類企業疏于管理,一旦發生勞動糾紛,這些空殼公司經常"攜款私逃",很難被追究,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難以得到保障。”業內人士介紹。
                        記者了解到,對此,新《勞動合同法》規定: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同時,經營勞務派遣公司的門檻也相應提高,其注冊資本從現行的50萬元提高到了200萬元。
                        多名受訪的勞務派遣人員均表示,希望隨著新規的實施,無資質或者資質較差的公司被淘汰出局,促使整個行業走向規范。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