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5 閱讀次數: 1344
職場初期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基石”,在這個提升業務水平、積累人脈資源、拓展知識儲備的重要時期,“離職”卻成為一部分人的職場常態。這類人被稱為職場“跳跳虎”。
一千個離職的理由
據歷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5屆至201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分別為34%、34%、33%、33%,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此外,據中國青年報報道,90.0%的受訪職場人士指出周圍入職未滿3年就跳槽的年輕人多。而據@中國新聞網在微博平臺發起的“什么原因會讓你選擇跳槽”的投票顯示,“薪資待遇低”“不感興趣的工作內容”“公司經營業績不善”等原因導致年輕人跳槽。
理想和面包,誰更重要?
微博話題#入職未滿三年跳槽的年輕人多#的閱讀量達2.3億。根據新華睿思熱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工資”“薪酬體系”“理想”等詞彰顯了年輕人對理想和面包何者為重的思考;“職業規劃”“心態”“認知”等詞蘊含著部分職場人對于穩定發展的訴求;“盲從”“抱怨”等詞語也反映了目前職場上存在的“浮躁”心理。
跳槽有風險,頻繁需謹慎
從職場HR的角度來說,“跳跳虎”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公司穩定發展的風險。從個人來說,服務期(單位提供專項培訓費用,進行專業培訓的,單位可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競業限制等約定都會為“說走就走”的辭職銬上枷鎖。
那么,在面對職場挫折的時候,除了離開,年輕人還可以做些什么?在中國青年報的調查中,69.9%的受訪職場人士認為職場新人應懂得克服困難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走”并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年輕人要找準自身定位,正視困難并保持平常心。從企業層面,做好對新員工的職業引導,搭建賦能型發展平臺,為其提供更寬廣的發揮空間,才能避免人才流失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