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閱讀次數: 1869
斜杠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雙重職業》一書。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
“李四,產品經理/B站UP主/美食試吃員”
“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據獵聘大數據統計:近五成90后有副業,其中在90-94年出生的職場人中,49.26%的人有副業,而在95后中,有副業的人更是占到50.26%。越年輕越想折騰,給自己多一門掙錢的副業,已成潮流。
01“副業剛需”興起,多一份從容
就像丹尼爾·平克在《自由工作者的國度》中說,“現今,雇主已經不能給予員工經濟上的安全感了。”我們的未來,已經無法完全指望任何一家公司。
再來看看年輕人的財富現狀:
如果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一二線城市上班,白天上班打卡,空閑時間瘋狂購物剁手,那十有八九:窮得摳腳;
如果三十而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沒有社交、沒有睡眠,白天為老板賣命,晚上和孩子斗智,那十有八九:日子緊巴巴;
于是,“副業剛需”就這么提上了日程。
據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杠”青年已超8000萬人。
斜杠青年從事百種以上的副業,大致分為五類:1、分享型副業:購物和旅游經驗分享等;2、知識型副業:回答問題+開設網絡課堂等;3、技術型副業:PPT設計+程序員接私單+配聲+翻譯+圖片拍攝等;4、寫作型副業:網絡投稿。公眾號撰文、劇本殺編劇等;5、人脈型副業:微商、網店。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發發朋友圈,賺取外快。
據統計,青年人副業比例最高的便是微商,占35%,可見,這種模式用碎片時間將人脈實現轉化的效率頗高。
綜上所述,有些年輕人發展副業,源于興趣使然,這類副業相對比較自由,沒有明確的目標;但九成副業目的在于增加收入以面對現實中經濟壓力,或者擴展職業路徑,多會一門技能多一條出路。
此外,在國家政策層面,對副業也是予以鼓勵支持。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也提到: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
可見,此時發展副業不僅是大勢所趨,亦是政策所向!發展副業不僅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活力,也讓不少斜杠青年找到了財富增長的第二曲線。
02錢不夠花,就擴大“財富盤”
是一個消費信息爆炸的時代:走在大街上戶外大牌迎面而來,打開手機刷刷短視頻、綜藝節目,購物廣告的植入總是無孔無入,無不向你灌輸消費的愉悅感。
這是一個更加注重消費品質的時代:聘請私人教練健個身、節假日旅個游、海淘上購個物,再買個洗牙套餐、掃地機器人……消費升級的需求層出不窮。
這是一個比拼“鈔能力”的時代:買個房、購個車、養個娃……這是人生財富的基本剛需,父母+自己的養老金、小孩的教育金,這是人生財富的升級剛需。
上述三個場景,都折射出年輕人“錢不夠花”的現狀。“錢不夠花”并非年輕人吃不飽穿不暖,而是“不愿將就”、“不愿躺平”。“不愿將就”是一個進行時,財富能力每上一個臺階,消費的層次就會上一個臺階,錢永遠不夠花。根據馬斯洛心理需求理論分析,獲得更多的財富,享受更多的物質和精神消費需求,也是年輕人內心對自己認可的具體表現。
那么獲得財富增長的密碼又是什么呢?
《商業洞察力》作者劉潤說過,一個人的財富基本盤,包括你自己的本事,以及你和其他人連接的本事,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連接,從個人層面而言,會一種技能就是一種連接工具,在一家公司就職就是連接一個對象,那么主業就可以理解為用一種連接工具連接唯一的對象。
加入“副業”的因素之后,多會一種技能就多一個連接工具,打開需要你服務的接觸面,也是擴大你的能力值連接需求方的過程。
這便是“副業”可以成為個人層面財富增長第二曲線的基本邏輯。
03商業連接的改變,造就“副業”潮流
我們同樣用“連接”的邏輯,詮釋商業社會中“副業”會興起的邏輯。
在變化莫測的商業之海里,在不斷優化的交易結構里,其實有一條暗藏的洋流。只有看清這條洋流,才能預測商業的方向,調轉船頭順勢而為。
這條洋流,叫做“連接”。這條洋流,只會堅定地流向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業效率。
副業的出現,與商業連接及交易連接的碎片化、效率化的趨勢有關。
例如,互聯網平臺不再需要有著固定雇傭關系的內容創作者、游記分享者、問題回答者、PPT及UI設計者。
例如,互聯網平臺對于技術開發的需求時多時少,在忙時以分包的形式將大量非核心工作外包,也可以節約人力成本。
例如,商業的連接呈現出從“中心型商業”向“去中心化商業”轉移。網絡購物不再局限于頭部電商平臺,一些朋友圈或者小紅書的“種草”分享,也會吸引不少購買者。
商業連接的變化,成為青年人群人力分配結構改變的元動力。那么,年輕人又該如何在這種趨勢下,選擇副業呢?
還是基于連接的邏輯。副業連接的需求方是否廣?例如技術型副業,最終連接的只是某一個行業的技術需求;微商或分享型的副業,也是你安利的某款珠寶、推薦的某個旅游目的地,只是一小部分人感興趣,大多數人并不感冒。
縱觀各種類型的副業,有一種副業可以連接大部分人的“剛需”,那就是兼職做保險代理人。
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保險市場。
2019年,世界平均保險行業深度為7%,保險密度為793美元;而中國保險行業深度4.3%;保險密度431美元,與全球平均水平尚有較大差距,更不用說與發達保險市場去對比了。所以能夠明確的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保險業都是前景可期,絕不需擔心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保險業,是很多人可以終其一生的“副業”。
再者,現代人越來越喜歡在互聯網上觀看“種草攻略”。買保險也是如此,90后、00后逐漸成為保險消費的生力軍,他們更喜歡線上消費,數據顯示,2019年互聯網保險保費達到2700億,同比增長42.7%,壽險增長80%,健康險增長92%,2020年,即便受疫情影響,健康險依舊高增59%。
保險網絡“種草”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那又該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保險代理人“副業”平臺呢?
平安健康險推出的隨身易保險代理人平臺,其“個人成長+團隊發展”的模式就是一種成熟的、有著長遠回報的商業模式。
在上述碎片化的保險“種草”展業過程中,隨身易在公眾號里推出的“易學堂”,可以提供合規的系統性課程,不斷豐富推廣人的保險知識,讓代理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慢慢領會。
此外,隨身易還設計了豐富的展業工具,例如:代理人還可以一鍵分享“見客寶”上面熱門產品、健康小文章、獲客海報到朋友圈,簡單便捷;或者通過“平安健康隨身易”小程序開啟“鏈路模式”任務打卡,即可獲得相關獎勵,隨身易將保險代理“副業”設計成類似“闖關”游戲——讓任務不再枯燥,易娛易樂賺易豆,以巧妙的方式讓代理人體驗到趣味之時,還增加了創造業績的動力。
另外,值得期待的是,隨身易第三屆大咖峰會將于11月4日-11月6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烏鎮舉行。屆時百余位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醫療健康如何賦能保險產品,還可以沉浸式體驗現場醫護,同時也將現場揭幕平安健康險新產品。
平安健康險在前不久宣布了新戰略,要全領域、全方位、全流程、全新構建平安健康管理體系,打造中國領先的醫療健康服務驅動型專業健康保險公司。隨身易也將在本次峰會宣布服務進行同步升級,在平安集團強大醫療網絡資源基礎上,為客戶提供多項特色服務,以“產品力+服務力”雙硬核驅動業務發展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后續,隨身易平臺也將增加為用戶“分享健康知識、提供醫療服務”的功能。成人達己,加入隨身易,給身邊的人帶來健康的同時給自己帶來財富,也給自己打上新的標簽——“斜杠健康服務大使”。
正如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所言:人生沒有不可能,每一個“斜杠”意味著一種可能,意味著你其實還能走得更遠。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之下,斜杠青年選擇保險健康服務為副業,可謂既順應潮流、又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