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閱讀次數: 1312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質量提升最快的十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全區人民得實惠最多的十年。
十年來,寧夏人民緊抓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跨越3個千億大關,成功翻越脫貧路上的“六盤山”,西海固地區徹底甩掉絕對貧困的“帽子”,閩寧鎮從“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這片塞上江南煥發嶄新風采。
2016年和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寧夏視察,對寧夏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指明了方向路徑、擘畫了美好藍圖,是指引寧夏各項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十年來,寧夏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囑托,勇擔使命,不負韶華,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正視問題,找準短板,在勞動關系領域負重拼搏,銳意創新,實現了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彎道追趕的“加速度”。
十年來,寧夏勞動關系改革持續發力,政策不斷創新突破。
——制定實施新業態勞動者維權政策,改善了勞動者權益,規范和促進了新業態經濟的健康發展;優化完善特殊工時審批服務,為數千家企業松綁,6萬名勞動者直接受益,勞動安全得到更高質量的保障。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機制從無到有,日益健全,全區勞動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3%以上,集體協商建制率在90%以上,小微企業和新業態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人數持續增長,讓更多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得以維護。
——不斷探索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道路,實現了全手工作業到“全網辦理、無紙化辦公、一條龍服務、全閉環管理”的寧夏模式。
創新發展——探索為民服務“提效能”
發展一日千里,創新時不我待,錨定目標,篤行實干才能破浪前行。
寧夏學習追趕全國先進地區經驗,創新探索“五個一+兩個自助”的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新模式,利用寧夏政務網、人社專網及國家、自治區多個公共服務平臺,拓展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勞動保障監察平臺”和“互聯網+調解”應用,統一全區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勞動用工管理標準。全面實施電子勞動合同,全區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平臺企業注冊用戶達5.86萬戶,個人用戶125.98萬戶。
石嘴山市以在全區率先試點運行為契機,大力推進一體化平臺運用。石嘴山市人社局副局長徐海峰告訴記者:“我們按照‘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工作思路,選取了用工人數較多,用工管理規范的用人單位,開展電子勞動合同試點工作,及時收集整理線上簽訂勞動合同中的問題,及時反饋至自治區人社廳,不斷修改完善。”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為群眾辦實事,要有站得高、看得遠的胸懷和眼光,也要有不棄微末、久久為功的精巧細心。
寧夏人社部門統籌兼顧,靶向施策,從整合勞動關系業務入手,健全完善人社服務平臺功能。將網上簽訂勞動合同納入“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實行勞動關系、社保、就業等多項業務“打包辦”,大大降低了企業和群眾辦事跑腿成本,縮短了辦事時間。
寧夏石運汽車運輸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閆偉說:“推行網上簽訂勞動合同既方便了企業,也為職工提供了便利。我們是運輸企業,職工經常在外面跑,以前簽訂勞動合同需要職工從外地趕回公司簽合同,現在職工隨時隨地就可以通過手機或網上簽訂勞動合同了,企業也不用再跑到政務大廳去為職工辦理勞動用工備案手續了,提高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而且勞動合同無紙化管理,也為企業降低了成本。”
截至今年一季度,寧夏勞動關系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在線上共簽訂電子勞動合同109.5萬份,解除勞動合同87.4萬份,辦理合同變更2517份,續簽1.9萬份。
創新服務——激活勞動關系“新動能”
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做到用心用情、精心暖心,還需要主動開拓思路,做到更智慧、更開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不僅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而且能夠激發企業的發展動能。靈武市的做法是生動的例證。
靈武市養殖基地是2019年靈武市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傾力打造的大型養殖園區。企業入駐之初,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意識較為淡薄,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會保險參保率低,針對這種情況,靈武市人社局及時跟進,為企業提供規章制度審查、開工指導等特色服務,補齊企業發展的短板。
2021年2月至今,靈武市聚焦幾個特色產業板塊,針對轉型升級、招聘用工、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難點問題,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送點子,問需求、問意見,開通政策“直通車”,下透政策“及時雨”,激活創新“驅動器”,切實當好人力資源“普查員”、風險防范“消防員”、工資發放“監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法規政策“宣講員”、人民群眾“服務員”和企業發展“護航員”。
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是原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組后,由靈武市人民政府引進的一家以從事羊絨染色、紡紗為主體的上市公司。引進后,靈武市人社局主動上門,從職工招聘、勞動用工管理、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解讀等方面一對一提供“管家式”服務。先后幫助企業招聘職工260多名,減免社保費370多萬元,發放穩崗政策補貼450多萬元。目前,該企業職工隊伍穩定,勞動關系和諧,已經成為靈武羊絨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金躍華說:“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靈武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靈武市人社局開展‘四送兩問’和‘和諧同行·勞動保障百企行’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不但幫我們規避了勞動關系領域的法律風險,還幫我們解決了人員招聘和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生產遇到的實際問題,企業發展的后勁更足了。”
創新推動——扎牢和諧穩定“鐵籬笆”
寧夏人社部門堅持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大局中,把勞動關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與“百千萬計劃”納入人社“十四五”規劃,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堅持把防范化解勞動關系領域矛盾風險融入國家與自治區重大專項來高位推動。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社廳勞動關系處處長劉濤說:“我們建立了常態督導考核機制,持續增加平安寧夏考核權重;用好矛盾風險監測預警、會商研判、矛盾糾紛調處、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四個工作機制’,重大活動、重要節慶、重要節點24小時值班。”
百圍之木,始于勾萌;萬里之途,起于跬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社部門從最細小瑣碎的工作著手,堅持“零報告”“日報告”“周報告”“月調度”“季分析”;采取“一訪、二排、三摸、四核、五商、六幫”工作法,深入開展風險矛盾排查化解;重點工作實行項目化管理、專班推進,掛圖作戰,年初建賬、年中查賬、年底核賬。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嚴謹工作的作風。
聚焦勞動關系領域風險隱患,當地關注企業規模裁員、勞務派遣用工、休息休假、新業態用工、企業破產等重點風險區域,全區上下協調,齊抓共管,開展勞動關系領域專項行動,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城性系統性勞動關系風險底線。開展規范小微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專項行動,“拉網式”聯合執法檢查,指導各類小微企業建立規范勞動關系。開展規范新業態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專項行動,優化新業態企業勞動用工服務,積極探索建立新業態職業傷害保障。開展勞務派遣用工監管專項行動,“整治一批、規范一批、激勵一批”,探索解決“重審批、輕管理”問題。
鼴鼠快送總經理沈亮感慨地說:“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有關援企穩崗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們攜手每一位員工,堅持不裁員并保證所有員工不降薪,在保障配送員勞動安全防護的前提下確保公司正常運營。時至今日,沒有發生一例工傷,沒有員工感染新冠,為穩定員工崗位、增加收入,維護社會安全穩定貢獻了微薄之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新時代的大潮中,寧夏將繼續秉持艱苦奮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精神,在新的趕考路上聚精會神、揚鞭奮蹄、擊水中流,做出一份更好的答卷,向黨的二十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