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閱讀次數: 233
8月25日,呼和浩特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條措施》進行政策解讀并回答記者提問。
此次發布的引人留人措施,圍繞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375萬、城區常住人口突破300萬的總目標,聚焦青年大學生和來呼工作人員兩大群體,著力從來呼人員最關注的就業、住房、教育醫療、便民服務等方面入手,提出四個方面18項舉措。
第一個方面,創造優質就業崗位。共6項措施。圍繞呼和浩特市優勢特色產業,通過發展制造業擴崗、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擴崗、發展服務業和新業態擴崗、為企業發放擴崗招工補助、強化就業服務、加強創業扶持舉措,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拓展就業空間,提升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力爭三年內帶動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
第二個方面,加大安居保障力度。共5項措施。通過加大住房資源供給、發放租房補貼、發放購房契稅補貼、擴大高校畢業生租購房補貼范圍、鼓勵園區和企業配建員工宿舍和公寓等措施,全面滿足外來人員住房需求。
第三個方面,加大教育醫療資源供給。共4項措施。通過推動教育、醫療資源擴容和提質,盡可能滿足外來人員子女“有學上、上好學”的需求和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的需求。同時,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呼和浩特市戶籍家庭,發放育兒津貼。
第四個方面,推出暖心便民服務。共3項措施。通過推出便民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打造“紅石榴驛站”“零工市場”“青年之家”等多樣化服務平臺,全面放開城鎮落戶、簡化居住證辦理程序等措施,營造“拴心留人”的城市“軟環境”。
據介紹,引人留人18條措施的特色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堅持產業發展與人口發展同步,讓來呼人員有“成就感”。以城市集聚、產業集聚為主線,促進人、產、城聯動發展,讓來呼人員都能找到干事創業的平臺。例如,鼓勵“六大產業集群”鏈主企業提能擴崗,計劃三年內帶動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其中,以伊利、蒙牛為代表的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新增就業5000余人,以中石油呼石化、旭陽中燃、久泰新材料為代表的現代化工產業集群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以中環、華耀為代表的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同時,通過發放就業擴崗補助、推出智慧就業服務、發放創業場租補貼和擔保貸款等舉措,多渠道幫助來呼人員就業創業。
二是堅持保障供給與人口規模配套,讓來呼人員有“幸福感”。針對滿足來呼人員住房、教育、醫療需求等焦點問題,拿出硬核舉措。住房方面,籌集公租房4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3萬套,發放租房購房補貼,首次購買首套商品住宅全額補貼契稅,同時鼓勵園區、企業建設員工宿舍、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多渠道解決青年大學生、來呼工作人員、企業職工等人員居住問題;教育方面,對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實施“零門檻”招生入學,三年內新建、續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6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新增中小學學位5.3萬個,提供公辦優質中職學位2.88萬個,不僅滿足來呼人員子女“有學上”的需求,還要盡可能滿足“上好學”的需求;醫療方面,全面推進京蒙協作“醫療倍增計劃”“雙首”健康行動、京蒙對口支援等項目,建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內蒙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5個國家醫學分中心,打造57個臨床重點專科,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同時,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呼和浩特市戶籍家庭,發放一次性育兒津貼5000元。對入托的3歲以下嬰幼兒給予托育機構每人每年600元照護補貼。
三是堅持軟實力提升與硬實力提升并重,讓來呼人員有“歸屬感”。堅持“來了就是呼市人”的理念,以暖心便民服務拴心留人。市政務服務將實現社保卡申領、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社保公積金轉移接續、戶口遷移、就業創業、婚姻登記、生育登記等服務事項全部“跨省通辦”,提升便民窗口服務質效。同時,搭建多樣化、人性化服務平臺,每個旗縣區都要至少建設1家“零工市場”,鄉鎮街道要全覆蓋建設“青年之家”,每個社區都設立流動人口服務站,打造“紅石榴驛站”,為來呼流動人口提供就業創業、房屋租賃、子女入學、法律援助、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務,增強來呼人員的認同感、歸屬感。
據悉,本次發布的引人留人18條措施,不僅“含金量”高,而且“含情量”深。這是呼和浩特市繼“人才新政10條”發布后,又一次吹響了引人留人的集結號。一直以來,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首府人口集聚工作,堅持“引人入呼、聚才興市”導向,實施更加積極的人口發展戰略,強化人力資源的基礎作用,持續提升城市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