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閱讀次數: 1511
近年來, 北京市人社部門不斷創新就業創業服務模式, 通過引領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 精準幫扶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想方設法搭建供需雙方人才對接平臺、努力提供高質量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等措施, 扎實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創新思維推動創業服務創新服務優化創業之路
“在人社部門幫助下,通過北京股權交易中心, 我們公司進入了資本市場孵化訓練營, 一下就提升了可持續融資的能力。 下一個目標就是向著新三板邁進。”北京靈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鄭昱說, 北京市人社部門和北京股權交易中心還為他們的核心團隊成員辦理了 《北京市工作居住證》,邀請企業參加多場畢業生招聘會以延攬人才, 指導修改商業計劃書并協助對接投資機構。2017年底, 靈犀微光獲得千萬元級A輪融資。
“2016年6月, 我們聯合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 在全國率先開啟了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大學生創業板的服務新模式。”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大學生創業者通過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能夠及時獲取人社部門各項政策和人事人才相關服務; 通過大學生創業板,大學生創業企業能夠直通資本市場,獲得掛牌展示、 工商代辦、 投融資對接、 企業規范治理、 股權托管、發行債券和轉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等多項專業化服務。 “凡在校大學生、 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和留學回國人員等, 都可以享受免費的資本市場服務和人社公共服務。”
據統計, 截至目前, 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已累計服務大學生創業者近5000人次;大學生創業板掛牌企業已達41家, 注冊資本超過1.7億元。 這種服務的新模式, 使大學生創業 “進口” 有政府服務、 “出口” 有市場承接, 整個創業之路可以得到多維度的服務。
推動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北京人社在行動。自2014年開始,北京市人社部門用創新思維優化創業之路, 深入推進北京市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四年來, 累計引領2.3萬余名大學生在京開辦創業實體3.3萬余個, 帶動大學生就業萬余人;為5000余名大學生提供了創業培訓,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0余萬元。
為給大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實用的創業指導, 北京市人社部門還聯合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編發了北京市第一本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政策指導手冊———《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政策問答》。手冊緊密圍繞創業實際, 把政策條分縷析, 為創業者釋疑解惑。
幫扶功夫下在“精準”處“一生一策”貴在需要時
“父親因病長年臥床,母親又要照顧父親, 很難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家里的生活一直都很困難。”家住大興區西梨園村的小商告訴記者,2017年他從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畢業后, 大興區人社局安排專人上門開展就業指導, 提供政策咨詢和就業培訓, 同時還為他精心匹配就業崗位, 幫助其在住地所在鄉鎮的消防安全科就業。 “現在的工作離家不遠, 既有穩定收入, 又能回家給母親搭把手, 很適合我。” 小商說。
近年來, 為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特別是幫扶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 北京市人社部門建立起與市農委、 民政、 殘聯、 公安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及數據比對機制, 利用大數據精確篩選零就業家庭、 城鄉低保家庭、 優撫對象家庭、 低收入農戶、 殘疾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 依托各區人社部門實施 “一生一策” 式精準就業幫扶。
與此同時,北京市人社部門還制定并完善了求職創業補貼政策,為北京地區高校的困難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每人1000元;逐步擴大幫扶群體范圍,從最初只有城鄉低保家庭這一類群體,擴大到現在的畢業學年獲得國家助學貸款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等6類群體。據統計,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計發放求職創業補貼2500余萬元,其中為283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本市低收入農戶和貧困殘疾家庭高校畢業生發放補貼資金28.3萬元。
就業指導對癥下藥搭建平臺打造品牌
“大學四年級開始找工作,也參加了不少面試,但都沒有結果,真的很受打擊。” 首都醫科大學2017屆大專畢業生楊田告訴記者,正當自己為找工作發愁的時候,人社部門工作人員聯系到他,推薦他參加就業指導, “指導老師不但指出了我社交能力差、對具體擇業方向和期望月薪表述不清等弱項問題,還對我進行了模擬面試,逐個環節分析問題所在,讓我重拾信心。”2017年8月,楊田求職成功,到海淀區勞動能力鑒定中心工作。
“通過職業指導,我們幫助畢業生克服就業恐懼等弊端,進而走上就業崗位。”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人社部門發揮與高校指導教師及企業人力資源專業人員的不同優勢,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幫助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適應就業形勢、 提升就業能力。“我們還組織開展了職業指導師、創業指導師進校園系列活動,邀請人力資源行業專家和知名創業投資人進入北京多所高校,為畢業生就業診脈,現場指導。”該負責人說。
進校園不單是集中送去了就業指導,北京市人社部門還通過 “一進五送” 校園服務, 把政策解讀、崗位信息、職業指導、就業培訓等與就業有關的內容打包送到高校畢業生身邊,擴大服務的有效覆蓋范圍;通過提供不間斷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讓為高校畢業生搭建的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平臺常態化。
目前在北京,經常可以見到各種類型的促進公共就業活動, 如“北京地區畢業研究生專場供需見面、雙選招聘會” “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 “暑期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等。在北京,人社部門打造的每年 “一場大型招聘會、兩個就業服務月、全年不間斷小型招聘會”品牌系列活動,讓就業服務一年四季不斷線。據統計,北京市年均開展招聘服務活動280余場次,提供就業崗位21萬個,服務畢業生73萬余人次。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