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閱讀次數: 1526
蟠桃、 火龍果掛滿枝頭, 葡萄、 香瓜散發著誘人香氣, 玫瑰、非洲菊等各色鮮花賞心悅目, 每日果香、 花香縈繞, 讓河南省濮陽市平輿縣王助鎮王助東村的80后小伙子王東奇臉上洋溢著笑容。
“回家鄉創業, 既能掙錢, 還能照顧家人, 比在外打工強多了。”王東奇說。 他和妻子以前在廣州打工, 返回家鄉后創辦濮陽市完美種植合作社, 占地面積580畝, 種植蔬菜、 瓜果、 花卉等, 帶動周邊100多戶種植戶走上致富路。
在河南, 像王東奇這樣從沿海城市回到家鄉創業的人還有很多。近年來, 河南省完善創業扶持政策、 優化創業服務、 強化資金保障、 營造良好環境, 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逐年增多。
從深圳返回平輿縣、 創辦芝麻深加工企業的農民工胡小東感嘆:“在深圳我是滄海一粟, 回到平輿成為致富帶頭人。 在家鄉, 我得到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 受到鄉鄰鄉親的擁護, 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這也是許多返鄉創業者的共同心聲。
“要把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下鄉創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持續深入抓好政策落實、 提供優質服務。” 日前, 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強調。 據河南省人社廳統計,2018年上半年, 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新增11.89萬人, 累計達到112.84萬人。
親情感召 筑巢引鳳
“真是沒想到, 年近花甲, 還有機會二次創業。” 汝州市百瑞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閆素云過去是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一家機繡廠的老板, 兩年前, 在家鄉多次邀請下,她下決心踏上了返鄉路, 甚至入冬的第一場大雪也沒能阻擋她連夜拆設備、遷流水線的腳步。
20年前, 不少汝州商戶南下柯橋, 扎根機繡行業, 規模發展到5萬人左右。2015年開始, 汝州市領導帶隊挨家挨戶跑企業, 把柯橋267家汝州籍機繡企業跑了個遍。“七下柯橋” 成為當地引導返鄉創業的佳話。
種得梧桐樹, 引得鳳還巢。 汝州市規劃建設了3900多畝農民工返鄉創業園, 為返鄉創業者免費提供廠房。 圍繞返鄉農民工關注的子女上學、 就醫、 住房等問題, 汝州市積極完善園區配套設施, 興建幼兒園、 小學和醫院, 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 解決返鄉創業人員的后顧之憂。
目前, 160多家機繡企業已入駐汝州返鄉創業園區, 吸納1萬多人就業。 這個昔日的煤炭資源型城市, 機繡產業崛起, 成功實現了產業轉型。
積極服務 因勢利導
羊尾毛加工業是鹿邑縣的傳統特色產業, 該縣常年在外從事尾毛加工人員6600多人, 在深圳、 天津、義烏等地開辦尾毛加工廠1600多家。 近年來, 鹿邑縣主要領導牽頭成立返鄉創業招商組, 動員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鹿邑有良好的羊尾毛加工產業基礎, 這是難得的優勢。 家鄉給我們建好了廠房, 提供優惠政策,我愿意回來。” 梁慶之將在深圳的企業整個搬了回來, 成立河南明新化妝用具有限公司。 由于公司發展順利, 與公司關系密切的其他化妝用具企業也紛紛落戶鹿邑。
為了幫助企業盡快落地, 鹿邑縣在每一個創業園區確定一名幫扶領導、 一個幫扶班子, 提供全天候“保姆式” 服務, 解決返鄉人員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受到了廣泛好評。
目前, 鹿邑縣引回化妝用具企業115家, 帶動就業3萬多人。 該縣羊尾毛產業已完成轉型升級, 主要生產精密毛刷制品、 高端化妝品,并走向國際市場。
資金支持 破解瓶頸
39歲的徐平衛是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一名普通農民工。 以前, 他在上海一家樂器廠打工, 回鄉后開辦了一家民族樂器廠, 利用家鄉的泡桐生產古箏。
在徐場村, 60%的村民開設了民族樂器加工廠, 剩下的40%村民也幾乎都在這些工廠打工, 從事民族樂器生產的人員達到1000多人,160多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脫貧。
“政府發放了30萬元貼息貸款,幫助我擴大生產規模。” 徐平衛的樂器廠有17名工人, 工人平均月收入5000多元。廠里每年生產古箏3000多架, 經過電商等渠道發往全國各地,年利潤40多萬元。
今年上半年, 河南省已為2.46萬名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83億元, 目前累計為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87.31億元。
創業擔保貸款解決了初次創業者的資金難題, 但對一些急需擴大規模的企業, 創業擔保貸款就顯得“杯水車薪”。 為破解資金瓶頸, 河南省設立了100億元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資基金, 首期50億元已經到位, 其中財政資金5億元。 “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 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以股權投資或投貸聯動方式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河南省人社廳負責同志介紹。
示范帶動 樹立標桿
“政府獎勵我們合作社15萬元,我們一定好好發展, 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近日, 盧氏縣鑫博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創辦者張博說。 為了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人返鄉創業, 帶動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河南省評選了30個 “返鄉下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每個項目給予10萬或15萬元獎補資金。同時,河南省評審認定了20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省級示范縣、28個示范園區、50個示范項目, 分別給予200萬元、 50萬元、 10萬或15萬元獎補資金。 同時, 各地相應開展了示范鄉鎮、 示范村、 示范企業等評選創建活動。
示范創建工作激發了河南省返鄉創業工作熱情。 各地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 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業模式。 例如, 鹿邑縣產業鏈條延伸模式、 汝州市產業集聚模式、 清豐縣產業轉移模式。
“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了縣域經濟結構調整, 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為鄉村振興奠定了產業基礎和人才基礎, 我們要鍥而不舍地抓下去。” 河南省人社廳負責同志說。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