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少有企業不缺人,包括知名企業在內,只是缺人的程度不同而已。
補缺或找人成為了大多數企業HR最重要的工作。找不到人,HR在企業的地位與價值是很難被認可的。
找人不但是一門體力活,更是一門技術活。很多行業,HR的工作已經不再是找人,而成為了更為激烈的搶人。
人才爭奪戰,被稱為沒有硝煙的戰爭。不但企業與企業在爭奪人才,城市與城市,國家與國家都在爭奪人才。
今天我們不談如何才能找到人,今天來談談“缺人”這個話題。為什么要談這個話題呢?我想如果HR不能弄懂“缺人”的意思就很難做到有效補缺,也很難真正的找到人。
2
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困惑:為什么直線部門天天叫缺人,我們找到人給他面試,他又變得不怎么著急了?為什么我們與業務部門都認為不錯的人選,推薦到老板那里卻遲遲不愿意給我們答復了?
我個人認為:HR、直線部門與老板對缺人的理解重心是不一樣的。
? HR理解的“缺人”,重心在“量”的滿足上。
雖然HR也清楚一定要找到合適的人,但是在合適與數量需要二選一的時候,大多數HR會選擇數量上的優先滿足。
這并不是說HR不稱職,因為招聘的數量至少還能反映出HR的工作態度,如果以質量為由無法提供一定的數量候選人,就會被理解為借口與理由。再說了,關于合適的人,絕大多數企業并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
? 部門經理的“缺人”,重心在 “質”的滿足上。
一旦HR把人給到部門,活干出不來,部門經理壓力就很大。因此,部門經理希望來的是合適的人,甚至希望來了馬上就能出活。
如果在合適與數量需要二選一的時候,大多數部門經理會選擇合適優先。
這并不是說直線部門不對,因為,不合適再多的人也沒有用。再說了,到時部門效率或業績不佳,缺人還可以成為一個很棒的理由。
? 老板的“缺人”,重心在團隊或組織層面。
部門與部門的協調責任最終得由老板來解決,所以這個人再適合本崗位,但是不能有效的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最終必然會給老板帶來很多困擾。因此,老板希望這個人能有團隊協作精神,部門合作意識,能對公司的結果有正向作用。所以,在數量,質量與團隊協作上需要選擇一個的話,老板大多會選擇團隊協作。
以上三者對缺人的理解不同,因此就會出現:直線部門天天叫缺人,HR給他,他又變得不著急了,因為覺得這個人不太合適。
HR與業務部門都認為不錯的人選,到老板那里卻遲遲不愿意給我們答復,因為老板覺得這個人不太能發揮團隊的作用,或者不能給企業帶來正向上的結果。
3
屁股決定腦袋,在什么位置一定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對于其他部門來講,似乎還能講得過去。但是作為HR來講,直線經理與老板都是我們的重要客戶,站在客戶的角度換位思考非常必要。
只有量上的滿足,沒有質上的保證,表面上看似達成了你的任務目標。但從貢獻度來看,其實你毫無價值,這樣,要不了多久,就必然會被客戶拋棄。
正確的招聘方式應該是基于客戶的需求,保質保量的完成招聘任務目標。這樣,招聘的價值才能體現,才能做到有效的補缺。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