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閱讀次數: 1291
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有效的勞務協作體系
記者: 當前, 扶貧勞務協作發展的現狀如何?有哪些突出特點?
陳云:2016年4月, 人社部批準同意開展粵湘勞務協作試點。 2016年8月, 人社部出臺 《關于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做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工作的意見》,將勞務協作作為人社扶貧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抓手。 隨后,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勞務協作納入國家脫貧攻堅考核范圍,作為國家扶貧督查巡查的重要內容。經過幾年實踐, 我國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有效的勞務協作體系。
現階段, 扶貧勞務協作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協作范圍跨全域。 依托全國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 扶貧勞務協作在全國范圍內得以實施, 有扶貧任務的地方都在一定程度上開展了相關工作。
協作層級覆蓋廣。 從行政區劃層級看, 在各個層面都建立了協作機制。 既有東西部區域之間的,也有省級之間的;既有省內地區之間的, 也有縣級各鄉鎮之間的。
協作主體多元化。 參與主體既有地方政府部門, 也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培訓機構, 當然也包括勞動者。 各協作主體職責明確, 發揮各自優勢, 共同推動扶貧勞務協作的開展。
協作機制多樣化。 各主體之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勞務協作機制。 在政府職能部門層面, 有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對口支援機制、 地方結對幫扶機制等。此外, 政府部門和市場機構之間、 市場主體之間也建立了合作機制, 合作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協作內容逐步體系化。 勞務協作首先是從勞務輸出開始的, 隨著協作水平的提高, 協作內容也逐步拓展。 從簡單的勞務輸出, 到勞動力資源調查和信息連通互享, 再到就業與職業培訓聯動協作, 又到對輸出人員的跟蹤服務和權益保障,勞務協作的內容在逐步體系化。
有利于真正實現自主脫貧、可持續脫貧
記者: 勞務協作這種扶貧方式對于減少貧困有哪些積極作用?
陳云: 就業是實現脫貧最有效的途徑, 勞務協作在減少貧困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首先, 勞務協作能夠較好地動員和組織各類公共資源和市場要素, 集中力量開展就業扶貧工作。
其次, 勞務協作能在較短時間內,較大規模地開展扶貧工作, 對解決區域性貧困具有重要意義。
再次, 有組織的勞務協作對大齡、低技能勞動力的就業提供有力幫助, 通過改變他們的就業狀態和就業能力, 進而改變他們的觀念、 生活狀況以及生活習性, 將扶貧與扶志結合, 真正實現自主脫貧、可持續脫貧。
最后, 產業引進和勞務輸出, 對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輸入地招工難的問題。
人崗匹配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記者: 目前扶貧勞務協作面臨哪些困難?
陳云: 當前開展扶貧勞務協作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勞務協作如何進一步提高人崗匹配效率。 目前, 勞務協作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有崗招不到人, 一些東部地區人社部門組織企業到貧困地區開展勞務協作, 常常出現大量崗位招不到人的現象, 有時上萬個崗位招不到100個扶貧對象。 有時即使招到部分人員, 也有很大部分到崗后不能適應崗位要求, 不能實現穩定就業, 這使得勞務協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勞務協作如何在深度貧困地區發揮更好作用。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扶貧的重點和難點都在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群體, 受家庭、 文化觀念、 語言、 生活習性等因素影響, 部分深度貧困地區勞動力難以實現大規模勞務輸出。
三是從發展趨勢來看, 隨著扶貧目標的逐步實現, 貧困勞動力數量減少,有規模的勞動力轉移越來越困難, 組織成本升高, 邊際效益遞減, 勞務協作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四是要在政策上處理好扶貧勞務協作與一般勞務協作的政策銜接。 扶貧勞務協作比較強調政府的組織作用, 一般勞務協作注重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 針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用人單位和貧困勞動力實現自主就業的情況, 在政策上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措施。
加強對深度貧困地區勞務協作的支持力度
記者: 開展扶貧勞務協作, 下一步應該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陳云: 一是加強信息化協作, 在勞動力輸出地和輸入地建立信息化服務機制, 將貧困勞動力信息和招聘崗位信息及動態變化情況進行及時對接。 各地要加強工作銜接、 信息共享, 動態掌握勞務對接人員情況, 提高精準服務和匹配效率。
二是要加強勞務協作與產業合作協同, 從勞動力輸出逐步向就業資源輸出轉變, 通過產業轉移、 扶貧車間、 供應鏈延伸等方式, 將就業資源從東中部地區向貧困地區輸出, 推進貧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三是進一步深化勞務協作內容, 加強勞務輸出后的跟蹤服務, 從實現就業向穩定就業、 高質量就業轉變。 讓貧困勞動力不但能走得出, 而且能留得下、干得好。 各地要充分發揮勞務協作的組織化優勢, 通過政策扶持引導, 強化技能培訓, 加強權益保障, 協調用人單位和地方部門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務、 開展人文關懷活動, 幫助轉移就業的貧困勞動力融入企業。
四是要加強對深度貧困地區勞務協作的支持力度。 深度貧困地區是實現脫貧目標的重中之重、 難中之難, 針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勞務協作, 還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式, 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