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 閱讀次數: 645
養老保險問題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參保可以分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和企業職工參保。兩種參保的情況下,會有什么樣的差別和影響呢?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和企業職工參保有哪些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和企業職工參保區別還是非常多的,仔細分析可以找出以下五個不同:
第一,參保險種不同。企業職工參保是需要繳納社保五險的,包含了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5項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只可以參加養老和醫療,部分地區可以參加生育或者失業保險,但靈活就業人員不可以參加工傷保險,因為沒有勞動關系不涉及工傷。
第二,繳費比例不同。一般來說國家對于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都是有一定優惠的,比如養老保險靈活需要人員都按繳費基數的20%比例繳納,而企業需要繳納個人8%、用人單位16%。即使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2019年底合并以后,青島等一些地區仍然對靈活就業人員實行繳費比例優惠,但不享受生育津貼待遇。
第三,強制性不同。企業為職工參保這是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要求強制的,企業必須為職工參保,勞動者也必須參保。而靈活就業人員可以選擇性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自由選擇繳費系數,從60%~300%任意選擇。
第四,退休年齡不同。根據勞動部2001年規定,靈活就業人員女職工的退休年齡是55歲,只有個別地方是50歲。而企業職工的退休年齡則是50歲,一下子早出5年。
第五,政策優惠不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可以享受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補貼,一般是就業困難人員條件下享受三年到五年。在企業參保,只有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才可以享受社保補貼。另外今年的疫情防控,國家對于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和中小微企業減免5個月的社保企業部分,但是靈活就業人員不在減免范圍內。企業可以申請社會保險費緩繳,也可以申請穩崗返還政策,但是靈活就業人員繳一個月算一個月。
退休養老待遇有差距沒有?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公布并實施的。過渡性養老金僅限于建立個人賬戶以前的繳費年限,有過渡性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少。
基礎養老金主要跟三項因素有關,社平工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如果平均繳費檔次相同,繳費年限一樣,退休時間相同,那么基礎養老金才一樣。一般來講,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退休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跟兩項因素有關,個人賬戶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一般60歲退休是139個月,50歲退休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退休時只要個人賬戶錢數相同,退休時艱一樣,個人賬戶養老金就一樣。
過渡性養老金,跟基礎養老金差不多,主要跟平均繳費指數、社平工資、建賬前的繳費年限有關。靈活就業人員,一般很少存在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前的繳費年限,畢竟當時沒有建立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可以說過渡性養老金一般是企業職工的專利,除非是北京等一些特殊地區,過去有一次性補繳養老金的政策。
所以,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和企業參保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應當根據個人實際需求來選擇,不過繳費產生的退休時的養老金,只要繳費基數相同是相差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