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閱讀次數: 1019
“庭長,我代表我們幾個農民工兄弟,感謝您的幫助,謝謝法院幫我們要回欠了四年的血汗錢!”討薪成功的陳大爺,緊緊握住了宋偉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60歲的陳大爺是息縣陳棚鄉的一位農民,農忙的時候種莊稼,農閑的時候就和幾位老兄弟一起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從2015年開始,陳大爺等人跟著潘某在工地上干活。2018年2月,經過結算,潘某支付了陳大爺幾人一部分工資,尚欠工資2萬元。潘某稱暫時周轉不開,農歷年前肯定結清。因為都是鄉里鄉親的,陳大爺也就同意了。未曾想,這一拖就是四年。

陳大爺等人在多次催要無果后,一紙訴狀將潘某訴至息縣法院。法院經過審理認定,雙方形成勞務合同關系,潘某向陳大爺出具的欠條亦能證明潘某所欠的工資金額,對陳大爺的訴求予以支持,要求潘某償還所欠工資2萬元。
判決生效后,潘某并未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陳大爺等人遂申請執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承辦人宋偉依法將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等文書送達給潘某,又通過網絡查控,對潘某名下銀行賬戶、不動產、網絡資金、車輛等財產進行了查詢。但潘某對法院的文書無動于衷,且名下并無財產,人也不見蹤影。得知情況后,宋偉及時將上述信息反饋給了申請人陳大爺。
眼看贏了官司還拿不到錢,陳大爺等人滿臉失望。宋偉勸慰大家,“各位先別急,這只是暫時沒有執行到位。最近大家可以通過親戚朋友先找到他的具體位置,方便法院采取下一步措施。此外,我們還將通過限制高消費等措施,讓潘某在外生活受阻。請相信法院,我們一定全力以赴維護大家的合法權益。”
轉眼來到九月,宋偉接到陳大爺電話,“宋庭長,你們快來,潘某回來了,現在在地里忙活著呢”。聽聞此話,剛從信陽出差回來的宋偉顧不得休息,便立即帶領執行團隊直奔潘某所在地。最終,在潘某家的田埂上找到了正在干活的潘某。聽聞來意,潘某承認了欠款一事,但聲稱暫時沒錢。宋偉隨即告知潘某,今天如果不能履行還款義務,將依法對其進行拘留。慌了神的潘某便立刻開始聯系家屬,并當場將2萬元的執行款匯入息縣法院賬戶,妄圖用“拖”字訣來逃避還款義務的潘某最終支付了欠款,至此案件順利執結。

討薪四年陳大爺和工友們終于拿到了血汗錢,這些錢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一整年的奔波操勞,重要性不言而喻。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才能真正走進群眾的心里,才會贏得百姓的稱贊。多辦一些群眾牽腸掛肚的難事,是基層司法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宋偉表示,息縣法院將堅持聚焦民生福祉,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